无量子解读道德经: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844 更新时间:2020年04月17日12:28:30 打印此页 关闭

【原文】

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①。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罪莫大于可欲;祸莫大于不知足;咎莫大于欲得②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
【注释】

①走马:战马。原意为善跑的马。粪:通“播”,耕种。

②咎:过失,罪过。

【译文】

统治者治理天下如果遵循“道”的规律,就可以做到政治清明,民间太平安定,就能把运载的战马还给农夫去耕种。如果治理天下不合乎道,政治不清明,祸乱四起,就连怀孕的母马也要上战场。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放纵欲望,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满足,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。所以,知道欲望有度,不贪得无厌,才能保持恒久的满足。

【解析】

在本章中,老子从大道的立场教人知足敛欲,以防物极必反。

“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。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”“有道”即把握、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并遵此而行。“粪”即给农田里的庄稼施肥。施肥是整个农业活动的一部分,所以这里代指的是整个农业活动。这句话说的是,天下有大道可循,就可以让战马退还到田间去耕田:天下没有大道可循,那么战马就会在郊野战场产下马驹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说,统治者应遵循大道,引导民众从事农业生产,而不要发动战事。春秋后期,各诸侯国为了争利,不断发动战争’而黎民百姓则在乱世之中妻离子散、家破人亡,处境极为悲惨。老子站在民众的立场上,表达了对统治者发动战争的不满。在本章中,老子分析了诸侯发动战争的原因。他认为,战争是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发动的。所以,要想避免战争,就得让统治者明白一个道理,即战争不但不能使国家强大,反而会削弱自己的统治。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,统治者才能摒弃私心杂念,实行无为之治。无为而治是合乎大道的,只有合乎了道,天下才能太平。不实行无为之治,就不能合乎大道,战争频频,天下大乱,这正是老子所深恶痛绝的。

“罪莫大于可欲”,这里的“罪”是罪恶、罪行或犯罪的意思。什么是“可欲”呢?就是放纵欲望。《河上公章句》中说,可欲即“好淫色也”。其实,欲望的范围大得很,并不局限于女色。春秋后期处在变革的前夜,从诸侯国君到黎民百姓,他们的心中都产生了各种欲望。人们有了各种欲望,便会为了满足欲望而互相争夺,所以老子才把“可欲”视为一种罪恶的行为。

“祸莫大于不知足”,这里的“不知足”是人类心灵的最重要特征之一,它会让人产生出种种苦恼,同时它也引着人们跨越了人和动物之间的巨大间隔。不知足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它带动着人类走出了漫长的原始蛮荒时代,它鼓动着人类逐渐脱离无知无识的愚昧状态。然而,不知足也体现了人类的勃勃野心,正是因为它,人们才会为满足欲望而采取各种手段,其中包括杀人越货、发动战争等,,所以,老子把不知足说成是人类最大的祸患,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道理,并不是危言耸听。

“咎莫大于欲得”,这里的“咎”即祸符或过错、过失;“欲得”指的是欲望得到满足。这句话的意思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。由前面可知,可欲与不知足都会引起罪恶、祸患,而“欲得”不但可憎,而且后果还非常严重。纵欲是一种不知收敛的放肆行为;不知足是一种不知内敛的进取行为,而贪得无厌则是人心不知满足的无限扩大。所以,贪婪对于统治者而言,往往会把国家引向无穷的灾难;贪婪对于普通人而言,往往会把自己拖入众叛亲离的境地。

因此,贪婪是一切灾祸的根源。统治者为了满足贪婪的欲望而发动战争,结果人民深受其害;我们普通人为了满足贪婪的私欲,同样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欲望的外向性,决定了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贪婪欲求只能是一个无底洞,如果我们深陷其中,所付出的代价将是无法估量的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,从贪婪中解脱出来。说到这里,怎样才能从贪婪中解脱出来呢?这就需要借助大道的德行了。大道的德行就是无欲无求,只要能够遵循大道,合乎大道的德行,做到无欲无争,就会感受到人生的快乐,而快乐正是知足对我们的最好的奖赏。所以,老子在本章的最后得出结论:“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”也就是要人们知足敛欲,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恒久的满足。

王弼《道德经注》

天下有道,知足知止,无求于外,各修其内而已。故却走马以治田粪也。贪欲无厌,不修其内,各求于外,故戎马生于郊也。

天下有道,应当知道满足、知道停歇,不求助于外物,而是修炼自己的内心。所以把这种状态比喻为把战马赶到田里。贪欲没有满足的时候,不追求内在的完善,而去追逐外物,所以把这种状态比喻为战马生于郊野。

苏辙《老子解》

天下各安其分,则不争而自治,故却走马而粪田。以其可欲者示人,固有罪矣,而不足其足者,其祸又甚;所欲必得者,其咎最大。匹夫有一于身,患必及之;侯王而为是,则戎马之所自起也。知足者,所寓而足,故无不足也。

天下都安于他们的本分,就会互不相争而自己将自己管理好,所以说把战马赶到田地里。把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展示给别人,固然是有罪的,而让人产生欲望、产生不满足的感觉的人,他们带来的祸患更大;想要的什么东西不管以何种手段也要得到,这样的人错误最大。老百姓有这三者之一的情况,必然会遇到祸患;侯王如果这样子,战争就会兴起了。知足的人,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都感到满足,所以没有不满足的时候。

上一条:无量子解读道德经: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下一条:无量子解读道德经: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